喜迎十七大(三)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海

发布时间:2008-06-21  浏览次数:50

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海

  记者: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都在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过程可以说是相当艰难的。
  李文海:的确如此。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蹂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侵蚀。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面对着存在“亡国灭种”实际危险的严峻局面,那些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有志之士,合乎逻辑地把“振兴中华”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提了出来。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国家的富强,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冀求走向民族复兴的救国方案: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农民英雄们轰轰烈烈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给予封建统治秩序以重大打击,但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惨遭失败;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领导的洋务运动,虽然在中国走向现代化方面起到了筚路开山的作用,但其求富求强的愿景最终化为了泡影;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著名的“百日维新”,但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坚决镇压下,这个运动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瞬息即逝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主宰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诗人屈原的这个名句来形容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的寻觅过程,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记者: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旨在救国救民的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为什么又一次次地失败了呢?
  李文海: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复兴民族的方案,其学习对象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它们所追求的,主要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它们所设计的道路,不管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归根结底,跳不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圈子。但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的愿望,却不断在现实中碰壁。这是由国际国内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也决不允许中国真正地富强起来。帝国主义为了维持和强化半殖民地的统治,就必然勾结和支持中国的封建势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竭力保持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生产关系。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及社会条件之下,中国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异常软弱的,他们没有力量承担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任务。
  记者:由此可以看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可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只有当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国才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及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崭新发展阶段。
  李文海:是的。在各种力量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相继失败后,中国人民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漫长征途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是因为,在这个历史事件的前后,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增添了两个崭新的内容:一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一是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选择的救亡图存、发展复兴之路。然而,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必须解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根本转折点。
  记者: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而建设社会主义,仍然需要我们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李文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没有成例可援的开创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辉煌!

江苏省南京市黄山路58号 邮编:210019

Baidu
map